转载自早报网
(2009-02-02)
● 游润恬
保管新加坡国家储备金的国库是打开了,但政府此举并未砸破国家的扑满,日后仍必须保持一贯的自律,确保不会一遇上困难,就打储备金的主意,把它挥霍掉。
为此,国务资政吴作栋昨天在马林百列区的新春联欢午宴上讲话时提出“三不”原则,说明哪些情况不足以成为政府要求总统拿出第二把钥匙打开国库的理由。
他在重申国家储备金只能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动用时,还打趣地对居民说本地常见诸如“禁止钓鱼”、“禁止吐痰”等告诫人们不可作出某种行为的警示牌,当政府为了应付眼前的严重经济衰退而决定动用储备金之际,他也认为应该向政府竖起三种禁止动用储备金的警示牌。
“一不”是不能用作社会福利。
“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推行社会援助计划,而是认为推行社会援助计划所需的资金应来自现任政府的收入,而不是来自前任政府所积累的国家储备金。”
“二不”是不能用以推行永久性计划。例如就业入息补助计划或社区关怀计划等永久性计划,无论是多么值得推行,都应利用现任政府的收入及资金来落实。
“三不”是不能作为非紧急用途。
“除非出现灾难性的紧急状况,政府必须推出一次性的特殊措施来消灾或避免经济受到无可弥补的破坏,否则也不应动用储备金。”
财政部长尚达曼日前向国会发表新财政年度政府预算案时宣布了总值达205亿元的振兴配套,并首次决定要求纳丹总统批准从国家储备金中拨出49亿元,以资助雇用补贴计划和特别风险分担计划这两项暂时性的应付经济危机举措。
吴资政昨天指出,当政府克服当前的经济危机之后,仍必须延续量入为出的节约政策,以维持适度的预算盈余,让储备金不断积累。
他也解释政府这次决定动用储备金,绝不是几个人随性作出的决定,而是财政部长尚达曼首先必须让李显龙总理同意政府有动用储备金的必要,两人还得说服内阁,再由内阁分别向总统和总统顾问理事会说明,以取得他们的同意,最后是向国会及民众作出交代。
一次又一次危机
积累丰富应对经验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吴资政指出虽然每一次危机的性质都不一样,但是在政府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之后,总是能克服万难,以更稳健的脚步走出危机,而部长和官员们都从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积累丰富的应对经验。
当年刚加入马来西亚不久,新加坡便在1964年第一次经历严重的经济衰退。当时由于内外局势动荡,马来西亚和印尼都无法如想象般成为我们的经济腹地,政府于是决定不把视线局限于本区域,决心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工业化战略,要把整个世界都变成新加坡的市场及腹地。
1985年的经济危机则是因工资及其他经营成本高涨,导致生产力下滑所引发。政府当时双管齐下,一方面透过削减雇主公积金缴交率及税务等措施来减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则提升工作队伍的教育及技能水平,朝高增值经济的方向大步迈进。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则为我国带来了调整成本,开放金融业,并重新打造经济的时机。2001年的世界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又突显了我国对电子业的过度依赖,政府于是下决心使制造业多元化,大举进军石油化工业及药剂业等高增值产业。2003年来袭的沙斯虽然恐怖,我国经济也只不过受挫了一个季度,之后便一直保持增长,直至眼前的危机爆发。
令许多人纳闷的是政府既然一直强调国家的经济基础稳定,那为什么新加坡却时不时会陷入经济衰退?
吴资政对此作出解释时,指出这是因为新加坡是个小型的开放经济体,贸易总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5倍,就如汪洋中的一艘小快艇,当风和日丽、海面平静时,能以比其他大型油轮、集装箱货船等船只更快的速度前进,遇到刮风起浪时,就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得驶入的避风港。
他强调当我们这艘快艇驶入避风港后,船长和船员都不应闲着或在那里干着急,而是要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船身维修并提升引擎,为重新启航做好准备。政府的振兴配套所要达到的目标,正是保住工作;提升工人技能并且投资于基础设施、科研及教育,为经济重回康庄大道铺路。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