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早报网
《回顾讲华语运动推行30年 当年戏谑讲zua ji 今天经商靠华语》
Section: 早报现在生活/爆米花爆点
Publication: Lianhe Zaobao 18/03/2009
Page: 1,3
No. of words: 3573
报道/林方伟
讲华语运动今年踏入第30个年头。人说30而立,回望这30年, 当许多运动都已悄悄地退隐消失,讲华语运动仍年年推广。
趁运动庆生30,记者走访了新上任的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 广告才女林少芬,曾当过两届委员的本土知名作词人小寒,以及两 名伴随运动成长的华人——设计师王国强,和在海外银行人事部担 任要职的李景耀。
讲华语运动给我们新加坡人,尤其是30几岁的人,留下了什么 集体回忆和个人的记忆呢?
讲华语运动开始时,林少芬在念高中,她记得:"一天听平常 说马来话与海南话的外婆,听电台节目学华语,重复着:'你吃饭 了吗?'等基本日常用语,才发觉这个运动的存在。
"感觉到身边的东西有一点变了,熟悉的方言退位了。'国家 要进步……今天起大家说华语'在日常生活出现每天洗脑。突然间 ,老一辈要学华语,我为他们觉得很辛苦。"
很多华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围在电视前追看港剧的声与影。 当年《网中人》、《狂潮》里的周润发、郑裕玲、缪骞人,都原汁 原味地说着粤语对白。1979年推行"讲华语运动",80年代的广播 媒体禁播方言节目,港剧因此必须改以华语配音播出。
38岁的设计师与品牌顾问王国强当年8岁,但耳边忽然消失的方 言仍让他深感无法适从:"我是福建人,但身边有说潮州及广东话 的人,在电视上听到广东话,对我来说自然不过。忽然间,电视清 一色说华语,让我脑海感到一片空白,很奇怪,不适应。
"大人也没有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回想起来,我觉得当时 政府的决策太突然了。若我是决策者,我不会一夜间改变,而是慢 慢地转变,让人民更能适应过来。"
当年讲华语受歧视
取"华语"的谐音,戏谑成"大家讲zua ji"(福建话"钞票 "),当时也成为民间流传的"变奏口号"。
王国强说,幸好他进入一所尊重华语的学校,华侨中学教导他 尊重自己的母语。当时年纪小的他,知道人们这么说,是表现内心 对运动的蔑视。这样的戏谑对精通双语的一代似乎没有杀伤力,不 过听在上一代从华语过渡到英语社会的受华文教育者来说,却非常 刺耳。
华校出身的林少芬上大学时,华校背景的学生英语发音不准, 读不准helicopter,后来"直升机"变成嘲笑她这些学生的代号。 早期出来搞中文广告,见客户时她自己也能感受到华语受歧视。
她说:"80年代华文的重要性不明显,大家都看得到。讲zua ji是贬义的,其实是二毛子在笑你:讲什么zua ji,学华文不是有 钱赚的。"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强大,到中国经商的新加坡人不得不 学华语,讽刺地让它变成了正面的意思,讲华语的确能讲出zua ji 来了。
少芬说:"中国的日渐强大,全球大环境的转变,华语变成有 用的工具,是到海外经商必定拥有的刷子。这过程很迂回,而且变 得很快,不到十年,华文变得时髦一点了。随着流行文化的影响与 效应,现在的年轻人多不排斥,一般上在大庭广众下,都肯说华语
,只有小部分仍排斥。"
今年,外国小孩推广讲华语运动
今年的讲华语运动没有标语,只有"华文,谁怕谁"的游戏名 称。配合今年运动,林少芬策划了一系列"外国人说华语"的广告 ,由台湾著名广告导演彭文淳,拉队到北京与在新加坡拍摄。
广告中,来自挪威、非洲刚果、俄罗斯、法国、美国,从8个月 大到10岁的小孩,用华语念"游子身上衣",讲小白兔大灰狼的故 事,以及奥运的梦想。这是今年运动的第一波广告,之后才出现新 加坡孩子说华语的广告,为大型的"华文,谁怕谁"游戏造势。
林少芬说:"从这些外国小孩身上,我们看到关心下一代的父 母的远见。孩子本身会说自己的母语及其他语言,但他们的父母也 看到未来——将来不只是讲英语的世界,中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 力。
"我们今年的运动走的不是硬销,也不是沙文主义,比重放在 华文文化的知识与内涵层面,不只是停留在语言上。我们希望让华 人意识到:华文世界里有很精彩精致的文化内涵,你是不是忽略了 呢?懂得华语等于多长一只眼睛,让你看得更广、更深、更远。"
新加坡的孩子会记得2009年,一群金发蓝眼黑皮肤的孩子也跟 他们一起学讲华语吗?这会是他们30年后的集体回忆吗?
"PacMan"林俊杰
都曾是华语运动大使
讲华语运动在1979年9月7日诞生,30年来,所针对的群众前后 不同。最初,讲华语运动为打破不同方言社群的沟通隔阂,而锁定 市井小民;进入第二个十年时,方言问题基本上已解决,90年代的 讲华语运动目标,转向受英文教育的华族,同时也强调华族文化的 价值。
进入21世纪的这十年间,讲华语运动在形式表现上,更加丰富 多采,也比较有时代感。
历届的宣传和标语林林总总,你对哪个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它们又带给你怎样的回忆?
运动歌
《大家说华语》
www.youtube.com/watch?v=TuKZrBHcVi0
国家要进步 语言要沟通
就从今天起 大家说华语
不分男和女 不分老和少
不再用方言 大家说华语
听一听 记一记
开口说几句
多亲切 多便利
简单又容易
由写过《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的台湾音乐大师翁 清溪作曲,孙仪作词,当时的台湾天后黄莺莺演唱。
提起讲华语运动,很多80年代成长的人,立即就想起这首运动 歌。
作词家小寒记得小学上华文课时,被"逼"唱这首歌曲。轻快 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小寒至今还能一字不漏地唱出。她笑说 :"我当时讲华语和英语都没有问题,所以我边唱边想:怎么找一 位台湾歌手来唱叫新加坡人讲华语的歌?"(笔者按:因为黄当时 嫁做狮城媳妇。)
有趣的是,小寒从被"逼"唱运动歌,到后来加入推广华语的 行列,创作了两届的运动歌。
2006年,她结合了《登鹳雀楼》与王维的《相思》两首唐诗, 改写成《相思》,找陈子谦拍了支短片。"881姐妹花"又唱又跳" 白日依山尽"、"红豆生南国",为电影宣传造势,也推广讲华语 运动。隔年,她也和本地音乐才子黄韵仁合写了《挑战》。
做了两届的运动,小寒对公众冷淡的反应有点失望:"没有人 记得这首《挑战》,反而是一些马来同胞因为喜欢韵仁而懂得唱这 首歌。政府很费心思去搞这运动,却被大家当成笑话,我很惋惜。 "
讲华语运动走"娱乐消闲"路线
早期的讲华语运动对象是讲方言的华人,政府希望能提高华人 间的凝聚力,而提倡华语淡化方言。七八年前,对象群却转向受英 文教育、不说华语的华人。
运动开始改变策略,用本地年轻艺人明星,酷娱乐消闲文化, 运动文化等,来"重新包装"(rebrand)华语,试图让华语摆脱" 老土、过时"的形象。因此,2005年出现了"华语Cool"的标语, 口号沿用了三年。
李景耀认为新一代新加坡人有了互联网,眼界深远了,运动的 "硬销"特质不但无法说服他们,反而让他们反感。为此,近几年 的运动没有当年那么容易让人留下印象。
林少芬也认为华语运动的地位尴尬,跟30年前的定位不同了。 近年,理事会引进了双文化、双语的人,但当中也有对华文的感情 与认识不深入的,整个运动乱了方向,失去了焦点,导致语言变成 了没有感情的工具。
运动标语
30年的运动标语多多。从"多讲华语,少讲方言"、"多讲华 语,亲切便利"、到"能用华语是福气,别失去"、"华语Cool" 。你记得哪个?
设计师与品牌顾问王国强小时候用福建话跟家人交谈,用广东 话及潮州话跟邻居沟通。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多讲华语,少讲方言 "标语。
他笑说:"我刚上小学时,还跟老师说:Where can I go and 'bang jor'(我能去哪里小解?)。忽然间,我觉得政府传达给 我的信息是:方言是很下等的,我这个在甘榜长大的男孩得快快学 好华语,才能赶上城市人的等级。我觉得这对小时候的我,造成一 些不安和阴影。"
20多年后,懂得华文的华人,也的确体会到了"能用华语是福 气"。
38岁的李景耀在外国银行工作,去年他也因为懂得华文,而被 公司指派负责与中国银行合作的企划与人事事项。
他说:"我当年一听《大家讲华语》,就觉得是种社会洗脑, 很厌烦。我来自土生华人家族,家人只说英语和马来语,我读的男 校都偏向英文派。但我是个好强的学生,在学校为了考好所有科目 ,而很用功地学华文,也考得不错。我觉得讲华语运动对我没有太
大的影响,但教育制度却让我大大受益。"
王国强曾与伙伴到上海工作九个月,帮助企业打造品牌,懂得 华语让他顺利进入了中国市场。他在中国搭德士,司机还打趣说, 一听他的华语就知是个受过教育的人。
记者也曾打电话去学华语
小时候,我跟随父母回到父亲马来西亚家乡,在当地读的是华 校。我在家里跟父母讲华语与广东话,80年代回来新加坡这出生地 时,华语不是问题,我不觉得讲华语运动是冲着我来的。
猛追上英文程度,倒是我当时最大的决心,每天看本土连续剧 ,耳朵听华语,眼睛却是忙着看英文字幕学新词文法。
当时,我常听到邻居的"丽的呼声"传出学习华语日常对话的 广播,广播员每说一句,就会"叮"一声,要听众跟着重复。我还 记得公众可以打电话去学华语,自己也打了一通去听,觉得很好玩 。
回想起来,我当时朦朦胧胧地把自己学英文的决心,与新加坡 推广的"多讲华语,少讲方言"的决心挂在一起,沉浸在自以为是 的一片"上进心"中。(记者是今年推广华语理事会委员之一)
POP搜索
·隔阂 gé hé : misunderstanding
·打趣 dǎ qù : tease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8 comments:
读了以上的文章后,我得知了讲华语运动的开始是为了淡化方言,让不同方言社群能够以一个共同的语言互相沟通以及提高华人的凝聚力。九十年代的目标转向因受英文教育而不把华语当日常的沟通语言, 同时也强调华族文化的 价值。虽说早期的讲华语运动办得很成功,但近年来的讲华语运动成就并不大。我觉得讲华语运动若要成功, 就得靠个人的观念以及父母的影响。讲不讲华语是个人的意愿,而一个人的沟通方式则是从小培养,要一个人突然改变自己的习惯确实有点难,但这全靠自己的意愿。为了让年轻人对华问产生兴趣,政府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吸引他们。例如:采用明星与歌手,流行歌曲等等。我个人认为除非新加坡人的竞争力强,怕落在别人后面,否则就算是用外国人还是其他种族学华语的广告,都是于事无补,又或则政府可考虑采用互联网或制造一个游戏,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新加坡的华人占有78%,但我国现在却要推出讲华语运动,鼓励人们说华语,真让我觉得惭愧。身为一个非新加坡人,刚到这里也不会说华语,是讲华语运动让我认识到华文的重要性。
新加坡在早期有很多飘洋过海到我国的移民,而多数都是来之中国,教育也不是很高。他们都以方言沟通,也因此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言。讲华语运动的开始是为了淡化方言,让不同方言社群能以一个共同的语言沟通,提高国人的凝聚力。让人影像深刻“多讲华语,少讲方言”的标语和其他政策,使这运动成功。
到了90年代,讲华语运动把目标转向因受英文教育的国人。但这运动却渐渐地被忽略。从90年代开始,大家都认为英文才是最重要的语言。因为英文能畅游世界,而当时美国正是大家都想向往的国家。就连讲华语的家庭,也开始鼓励孩子学好英文,认为那才最重要。
如今中国的崛起开始让人为了生意得利益去学华语,让我觉得可惜。讲华语得靠自己,若有心要学,一点儿都不难。新加坡要成为世界级国家,就得精通双语。国人也因该明白这点,要他们改变观念,对身为华人的自己感到骄傲。
-林韻芳
08S27
Zui chu de jiang hua yu yun dong shi wei le gu li ren men dou shou hua yu shao shou fang yan. Zheng fu dang shi de zheng ce xian de you xie tu ran, rang xu dou ren ming dou wu fa zai duan shi qi shi ying. Guo huo jiang hua yu yun dong que shi qu de le chen gong. Jian jian de fang yan zai jiu shi nian dai kai shi jiu yi jing hu wan quan mo luo. Hua yu ye zai ba ling nian dai da dao gao feng, dan jing ru jiu shi nian dai kai shi zou xia bo. Jing nian lai de jiang hua yu yun dong de dui xiang qun shi shuo ying wen jiao yu, bu shou hua yu de hua ren. Zheng fu xi wang neng ti gao hua ren zi jian de ning ju li. Yue lai yue dou de hua zu nian qing jia zhang ba ying yu dang zuo jia ting yong yu, xing cheng le bu shao hai zi xue xi mu yu de xin li zhang ai. Zai quan qiu hua de da huan jing gai bian xia, hua yu, hua wen bian cheng you yong de gong ju, shi dao hai wai jing shang bi ding bi yao de shua zi. Wu ke fo ren, hua yu shuo man dui de fa zhan de zu yao ju li zi yi, shi ying yu de qiang shi. Dan shi ying yu shi wo men shen chun zi bi xu, shi ge ju gong tong yu. Ze zhong qiang shi shi bu ke dang de. Dan, wo ren tong hua ren jiu ying gai xue hao hua wen, hua yu, bu neng shi qu wo men de gen ben.
Qinyi 08S29
这个讲华语行动已在三十年前就开始,目的是为了要鼓励国人多已华语来于他人构通。但是,这运动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至今仍然有大部分的国人是已英语来交谈。三十年前,国人都是已方言来交流,但这运动推出后,那些老一辈的人都学习了如何使用纯正的华语,但为何现代的国人却不能呢?这些年来的标语包括了“多讲华语,少讲方言”,“多讲华语,亲切便利”,“能用华语是福气,别失去”于“华语Cool”,一直到现在的“华文,谁怕谁”,都是为了提高国人之间的凝聚力,在加上因为华语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掌握好了华文,还能搭乘中国的经济列车,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有利。通过海外孩子来讲华语的广告,也是希望能激发国人认真学习华文,希望我们不会失去生份于文化的根。
黄瑞祺
08S29
华语运动推行30年了。起初目的是为了淡化方言,提升国人的凝聚力。现在的目的而是扭转华人家庭讲英语的趋势。我认为这项运动已达到它之前的目的了。大部分的年轻新加坡人都不会说方言了,而取代方言的是双语政策。但,我认为这政府目前的所倡导讲华语运动会是使其他国家认为新加坡是个很势利的国家。因为面对中国的倔起,政府才大力推行华语运动。那是否就代表如果面对将来印度崛起,国人就得去学习印度话呢?
我认为讲华语运动的宣传大使年年都身负重任。从林俊杰到2009年的宣传大使来看,选择宣传大使都有很大的意义。今年的大使是外国小孩。我认为找他们来推广说华语的意义十分重大,他们给予我们很大的推动力。身为华人的我们,如果都不说华语,会使我们惭愧。因此,新加坡华人就会努力的学习华语,这样才不会落在那些外国人的背后。
倪丽燕
08A02
讲华语运动起初是为了要国人多讲华语和少讲方言。以前的国人移民自中国的不同省所以他们用的方言也不一样。所以推广讲华语是为了沟通上的方便。如今,现在新加坡的家庭都是以讲英语为主。他们对华文华语的了解也减少了。现在讲华语运动是鼓励那些讲英语的华人多讲华语。我觉得新加坡华人是应该多讲华语。毕竟华人应该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背景。再加上中国现在变得强大,多懂华文华语对国人有利。我觉得广告的外国人说的华语很标准。这可能可以激发国人去学好华闻华语。毕竟这是我们的母语。
王丽玲08a02
无可否认在现今的新加坡,讲英语的人占大部分。热爱华文华语的我,在了解了30年的讲话语运动后,深感失望和纳闷。
在80年代,讲华语运动竟受藐视,被大家“践踏”!同样是语文语言,怎能分贵贱呢?可如今中国越来越强大,也意味着中文须获得重视而不是歧视了。大环境的改变,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去学华文,排斥中文的人明显减少了许多。可是那又如何?现在肯学华文华语的人不都是因功利原因而强迫自己去接受吗?他们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个语文。这么一来,这些学子永远都只能掌握最表面的--语文,绝对不可能有更深层的体会,了解华文的涵义和它的奥妙。华文文化的知识与内涵层面,不只是停留在语言上。
我赞同林少芬的看法。现在的华语运动的地位尴尬。 近年,理事会引进了双文化、双语的人,但当中也有对华文的感情与认识不深入的,整个运动乱了方向,失去了焦点,导致语言变成了没有感情的工具。
我觉得若要诚心学华文华语,你就的真心喜欢这语文。如果只是为了一些生存或利益理由而学语言,那就很不实在,倒不如不学。
Post a Comment